要不是這部台灣電影,我都快忘記「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了。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首席商業評論的衛明。
最近這部「周處除三害」的電影火了,而且是為數不多不做宣發的電影,可能是尺度比較大的緣故吧。
電影本身的故事其實就是典故一樣,一個惡人臨死之前,為了找到存在的價值,而除掉了另外兩個惡人,客觀上凈化了社會。
這部片子之所以讓很多自媒體[高·潮]的原因是,尺度比較大,應該說是國內能上映電影里尺度的天花板了。
至于尺度怎麼大,咱們這里就只能省去文字了,簡單說,性與槍支暴力,不過據說大陸上映的有刪減,主要是靈修堂部分,但還好刪減不多,但對這部分戲的氛圍有一定影響。
另外一方面,這部電影的尺度能上映,一定是有它的原因,一方面,除暴安良是人類社會天然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浪子回頭,改邪歸正,也是與主流價值觀所契合的。
但,還有一點,我認為應該是目前社會需要關注的,那就是打著「善」的旗號又實際上作惡的邪教。
劇中陳桂林要除掉的兩害中,哪個危害更大?
是長期霸占小美的暴力犯罪分子香港仔,還是裝作與人為善,假意幫他人治病改造內心,但實際上用毒藥,用騙局斂財供自己享受,還綁架更多普通人的靈修堂首領林祿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