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明成祖朱棣是一個爭議較多的皇帝,他是一位偉大的皇帝,在他的勵精圖治下,大明王朝進入了巔峰時期,史學家稱贊這一時期「遠邁漢唐」。
朱棣能坐上皇位,靠的是同室操戈,叔侄相殘,一場「靖難之役」把帝王家的無情演繹到了極致,但當朱棣造反成功后,卻在皇宮中意外發現了一道圣旨,忍不住落淚感嘆:「父親你害得我好苦!「 這個圣旨里到底寫了什麼呢?
-1-
朱元璋為了朱家能夠坐穩江山,把除了太子朱標外的二十多個兒子,都分封為藩王,為大明鎮守四方,藩王們手握重兵, 擁有護衛, 掌管著一方的軍事大權。
可惜朱元璋千算萬算,卻沒算到自己最重視的繼承人——皇長子朱標,竟然死在了自己前面。朱元璋面對愛子的離世,痛不欲生,一邊承受著喪子之痛,一邊又要重新選擇皇位繼承人。
朱元璋本想冊立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為儲君,他是這些皇子里面能力最強,威望最高的。但朱元璋在朝堂上與群臣商議此事時,卻遭到了反對,很多大臣都覺得應該借鑒明朝之前選繼承人的經驗, 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經過了一番思考和權衡,朱元璋最終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作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但他心中始終隱隱不安,雖然皇孫朱允炆性格仁厚,但他的資歷和能力,遠不及其他皇子,何況此時藩王們都手握重兵。
-2-
當年分封藩王是為了讓他們保衛大明江山,如今這些皇子們的利刃很可能會指向自己的手足至親。
朱元璋為了避免子孫們為了爭奪皇權,上演同室操戈的悲劇,在臨終前特意下了一道圣旨,自己死后不允許藩王們回京吊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