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考古學家在西安發現一唐朝官員的古墓,墓中出土兩座墓志銘。其中一個墓志銘已經難以辨認。而另一個墓志銘卻顯示,此墓是大唐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與其妻子馬氏的合葬墓。
而更令學者們驚奇的是,此墓志銘不僅有漢文,同時還有一種古波斯文字——巴列維文。經過釋讀,銘文的漢字部分大約有四十四個字,翻譯為白話文便是:
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之妻馬氏,于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亡故,享年26歲。
之后,學者們釋讀巴列維文,發現與漢文略有出入:
此王族逝者、左神策軍騎兵之長蘇諒之女——馬昔師之墓,時年26歲,愿你能回歸光明天使阿胡拉·馬茲達的懷抱,在天堂享受平靜與安寧。
首先,學者們得出結論,墓主蘇諒與妻子馬氏并非漢人,而是波斯王族后裔。若要說,蘇諒或許還是個波斯王子。有西方學者認為,蘇諒乃是薩珊王族「suren」這個名字的音譯。
在唐太宗年間,西亞大國薩珊波斯帝國受到阿拉伯人的攻擊,屢戰屢敗,幾乎要滅亡。為此,波斯國王向唐太宗李世民上表求援,而唐太宗因路遠而沒有同意。
此后,波斯王子卑路斯三次赴唐求援,但當時的皇帝——唐高宗均選擇了拒絕,只是將其冊封為波斯王,將波斯地區變為唐朝的波斯都督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