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學里,有個詞語叫「邊緣人」。
是指一群被忽視、極少關注的群體,被主流群體排斥,也不被包容。
很多人是害怕做邊緣人的,這意味著「孤立、獲取不到好的資源」等。
從小到大,我們都希望自己是舞台中間的人,隨口一說,台下就掌聲雷動。
現實卻總是給我們很多的困惑,不管自己多有本事,善于折騰,充其量在「中間」一陣子,不會待一輩子。被邊緣化,似乎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別擔心,「邊緣人群」是一個相對于主流社會之外而言的一個群體概念。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到了你這里,就變成絕對化,那就是作繭自縛了。
作為70后,一旦過了五十歲,就要主動做邊緣人,別不識時務。
01
被動邊緣化,無路可退。
回頭看我們的人生歷程,從農村到城市,從縣城到大城市,從本地到外地,從務農到打工,從顧好自己,到管好父母孩子,從單身到結婚,從沒有房子,到買幾套房子,從沒有車,到開小車......
我們經歷的一切,無非是使勁往人群里擁擠,并且占據主要位置。
畢竟,更好的位置,配備了更多的資源。最后,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是普通的單位,位置更好,薪水更多。一些特殊崗位,是有特殊補助的。
在往中間擁擠的時候,我們順理成章,就到了一個很大的群體之中。群里,有同學、同事、朋友、親戚、客戶等。
捫心自問,你真的是「群體的主角」嗎?
能夠成為真正的主角的人,鳳毛麟角。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我們到底是普通的成員,還生活在社會底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