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善始容易,善終尤難。
好的開始,這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好的結束,那就顯得不太容易了。不得善果,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常態。
為什麼「善終」會如此艱難?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好一陣子,不難,好一年半載,也可以做到。但是,好一輩子,就不是人力所能操控的了。
有的人一開始兢兢業業,等小有成就之后,就飄起來了,從而由盛轉衰,走了下坡路。如此,這些人不得善終的機率,就特別大了。
有的人在貧窮的時候,就謹小慎微,在大富大貴之后,就驕傲自滿,走向了衰敗,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終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一個人能不能得以善終,跟錢財、名利無關,要看這幾點。
1、是否謹小慎微、保持清醒。
俗話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這是明代思想家李贄用以自勉、警示后人的一副對聯。意思是,為人處世,就該像諸葛亮、呂端一樣,謹小慎微,遇大事而不糊涂,才能有好結果。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唐明皇李隆基。李隆基早年,謹小慎微,勵精圖治,取得了開元之治的歷史成就,基本上可以比肩漢文帝和漢景帝了。
后期,李隆基糊涂了,不僅寵信楊氏兄妹,還重用小人、奸佞,甚至放任安祿山不管,導致安史之亂出現,讓李隆基一生英名掃地,晚節不保。
以至于,李隆基成為了人們詬病的對象,認為他不如漢文帝、漢景帝遠矣。一開始謹小慎微,所以成功了,後來整個人都飄了,所以失敗了。這,就是問題所在。
人,要想得以善終,有好結果,就需要有清醒的認知,切勿因為一時的惰怠,而毀了余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