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一直是人們要做的事情,我國在治理沙漠的功勞上投入了不少精力,毛烏素沙漠80%以上的綠化率就是最好的見證。沙漠地區不僅環境干燥,而且常年還不下雨,因此這里的水資源十分短缺,所以很多人就突發奇想,將取之不盡的海水引入沙漠,這樣就能保障沙漠的水源,似乎也挺符合邏輯,但真的能照做嗎?這種做法看似簡單,真正的實施起來卻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終年高溫和干旱,地表極度干燥和疏松,它還經常產生沙塵暴和其他自然災害,這是對自然的巨大危害。在地球上,中東國家被稱為沙漠之國。因此這些國家多年來也在想盡奇招治理沙漠,將海水引入沙漠已付諸實踐。
海水之所以是海水,主要就是因為其中含有的鹽分特別高,因此很多海上遇難的人明明泡在水里還會渴死,就是因為海水不能被我們直接利用,因此一些中東國家嘗試用海水澆灌,結果并不理想。海水沒能孕育出植被,反而在水分蒸發之后留下了大量的鹽分,本身就干旱的沙漠更是變成了鹽堿地,就算是再用淡水來澆灌,也很難生長出什麼植物來了。由此可見,這個腦洞不錯,實施起來卻很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