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靈頓曾說:「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可以直通心靈。」
人生在世,沒有誰愿意活成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總要有親朋作伴,有摯友相隨才算完整。
但現實卻常常不會如人所愿,就算在生命中的某個時段,自己能享受眾人環繞的幸福,也不會一如既往的持續下去。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主旋律,短暫的同行終會有揮手告別的時候。
時過境遷,再親密的知己也有分道揚鑣的一天,縱使有千般的不愿,也無力阻止這些發生。
一個人退休之后,若是沒有朋友作伴,常常獨來獨往,反而說明了這3個問題。
01
性格使然,習慣了獨處ADVERTISEMENT
千人有千面,心性大不同,所有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個性,其性格之間的差異也大相徑庭。
有人喜歡人聲鼎沸的熙熙攘攘,總希望自己身邊多一些的熱鬧之聲,在人來人往中徜徉。
也有人喜歡萬籟俱寂的孤身獨處,總盼著自己能遠離繁雜的喧囂之音,在孤身只影中沉思。
這兩者都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更沒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只是源于個性之中的差別才會分化。
很多人在年輕時,便對人情往來頗為厭煩,到了退休以后,更是會精簡社交,選擇宅在家中。
他們并非沒有朋友,只是不愿打擾對方,更加專注于自己的生活,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安寧。
正如泰戈爾所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曾經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向陳道明替提問說:
「對您個人而言,人生當中,除了演戲之外,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