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腦筋急轉彎。
問:人身上,最厲害的是什麼?
答:嘴。它可以把沒有說成有,把有說成沒有。
顯然,用好嘴巴,對于人生來說,很重要。
正如孔子說過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日子真的很累,若是要改變現狀的話,就要懂得「多干活,多賺錢,少廢話」,適時用好「嘴」里的正能量。
01
管住自己的「嘴」,自制。
很多人把嘴巴,比喻成「鋒利的斧頭」,信奉「沉默是金」的道理。
殊不知,一個人一直不開口,這是不對的。不該沉默的時候,你也沉默,那就是軟弱,還會 別人認為是「默認」。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二十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人呢,要訓練一張巧嘴,做一個會說話的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
東晉時期,到處兵荒馬亂,大將軍桓溫仗勢欺人,在立皇帝這件事上,他說了算。
司馬奕被桓溫看中,立為晉廢帝。
為了保住位置,司馬奕對桓溫特別好。桓溫的妻子過世,他還親自去吊唁,送了大禮。
桓溫覺得,司馬奕太順從自己了,可能是韜光養晦,于是有了撤換皇帝的打算。
為了「名正言順」地換掉皇帝,桓溫令人造謠,說司馬奕沒有生育能力,幾個兒子都不是親生的。
面對無理的挑釁,司馬奕沒有反駁,而是默默收拾行李,回到東海王府。後來,他還對外人說:「坊間傳言不虛,我確實存在問題。」
正因為司馬奕嘴上服軟,因此才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家人也沒有遭受迫害。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看過這段歷史后,如此評價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