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的傳入,留下了晚清時期珍貴的影像記錄,讓後來人可以直觀地了解100多年前的社會原貌,人物、街道、建築、重大事件……全都可觸可感,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雖然照片定格的是瞬間和片段,缺乏完整性,但結合文字記載,可以呈現出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歷史。
街頭的小吃挑子。
我們現在在城市街頭經常看到推著三輪車賣小吃的流動攤販。100多年前沒有三輪車,小販在扁擔的基礎上改造出一個挑子,走街串巷叫賣。挑子的一頭放著鍋灶和食材,一頭放著碗筷和調料。
穿著破舊衣服的店小二。
我們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看到店小二的形象,歷史上真實的店小二就是照片中那樣出身貧寒的年輕人,連一套完整的衣服也買不起。
蘭州左宗棠祠堂。
1885年,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福州病逝,終年74歲。由于他功勳卓著,清廷追贈太傅,諡文襄,入祀昭忠祠、賢良祠,並令在左宗棠出生地湖南及他立功的省份建祠。1886年,甘肅遵敕在蘭州府文廟東側建成左文襄公祠,老百姓口頭上稱「左公祠」。
濟南一所公立女學堂的師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