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兩面,有利有弊。
就像古人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物質豐富多彩的今天,有人選擇了邊走邊扔,有人養成摳門的習慣,有人什麼都不扔,留著。
很多人說,什麼都不扔,那就是命苦的征兆,是性格上不對勁。
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斷舍離」的生活,把東西扔掉,輕松過日子,什麼都好。
理性分析一番,就會發現,斷舍離的生活,不是比誰更會扔東西,而是比一比誰更理[性☆生☆活]。
什麼都舍不得扔的人,多半是以下幾種命運。
01
珍惜東西,物盡其用。
我的一位朋友,講了關于父親的煩心事。
朋友的父親有一個塑料水杯,已經泛黃了。
水杯被扔掉了三次,父親都撿回來了,說:「洗一下,還能用。」
父親把老家的木板,沖洗干凈了,也帶到城里。
本就是九十多平米的房間,因為有了父親的東西,顯得擁擠了。
如何才能讓父親扔掉東西,親戚朋友都勸說,但父親仍舊不改變。
直到朋友結婚生子之后,父親的做法,讓他改變了態度。
父親會一些木工活,幫孫子做了小車,用的都是舊木板。窗台上,多了一點綠意,父親要讓孫子知道,蔬菜是如何成長的。綠意的存放處,就是那個泛黃的水杯。
沒有用的東西,終于被父親用起來了。父親很欣慰,朋友也動手,在家里組裝了一個儲物柜,舊物都在,但是整整齊齊的,一點不難看。
《國語》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
珍惜物品,就是珍惜福氣。浪費是最可恥的事情,也會敗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