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如何做,才能聚財呢?
古往今來,人們都做了很多的探討,也有人認為要改變房子的布局,帶來某些好的征兆。
「床頭放三物,招財又納福;寧可房前出場小,不可房前有人田......」關于房屋的古訓,數不勝數。
《孫臏兵法》里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家庭要聚財,天時地利是外因,人和是內因,不僅僅是把房子變得美觀大方,也不是幾樣傢俱擺設就可以了。
清朝文學家、美食家袁枚,活了八十二歲,一直吃喝不愁,遺產還說兩萬多銀兩,田產房產價值一萬多銀兩。
袁枚用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家庭有以下幾種布局,不愁不富。
01
「書中自有黃金屋」:努力讀書,聚財有底氣。
出生在浙江錢塘的袁枚,七歲就入學,十二歲的時候,被浙江督學王蘭生看中,讓其到縣里讀書。
在十八歲,他又被浙江總督程元章看中,送他到杭州鳳凰山敷文書院讀書。之后 被破格補錄了廩生。
他去桂林走親戚的時候,寫一篇《銅鼓賦》,被人們點贊,從而名聲大噪。
通過科考,他入朝做官。
在官場十多年,他不僅認真工作,還把薪水存起來,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雖然讀書和賺錢,不能直接等同,并且很多古訓告訴我們,讀書人要清高,不要把金錢排在第一,否則會掉進欲望的陷阱。
就是自己做官,也要廉潔奉公,千萬不要貪財,否則會有災禍。
可是讀書是賺錢的根本,科考也是謀生的一條路。好好讀書,賺錢 的方法,也會得到。
作家趙樹理說過:「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人有了知識,就能往高處走,從而遠離底層,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
事實上,在職位上,你的位置越高,薪水 越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