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常常存在一種人與人互相欺壓的現象;
即便你沒有與人交惡,甚至主動向對方示好,給予對方幫助,但是,不管是在出現利益沖突的時候,還是在普通的日常,你總是被侵犯利益的那一個,總是被人怠慢和無視的那一個;
當我們的善意和熱情,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底時,我們心里不免會感到失落、氣憤、委屈、焦慮。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方的涵養差,另一方面,就在于我們自身的局限;
身邊的人,之所以不把你當回事兒,往往是因為你身上,有以下三個特征,有一個都要改,除非你愿意當冤大頭,不在乎自己的尊嚴。
我們中華民族,有一個傳統,叫謙讓;
「對人謙讓」的出發點,是讓我們學會包容和理解他人,建立一個和諧積極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
然而,「謙讓」是有限度的;
謙讓的前提是,公平性沒有遭到破壞,自己的利益沒有被肆意地侵犯。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一次,都選擇壓抑自己的需求,無視自己的感受,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而去「謙讓」他人,向他人妥協讓步,那麼,世界會不會大亂?
這個社會,又有什麼秩序可言?
所以,愚善的人要明白,你用正當的方式,爭取自己合理的權益,是光明正大的,是被允許的,沒什麼不好意思,更不是什麼可恥之事。
如果你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嚴重缺乏自我意識,那麼,別人不尊重你,不把你當回事兒,都是你自身的問題造成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