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是一次有去無回的旅程,時間滾滾向前,從不停歇。
而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一扇大門,我們風塵仆仆地推開,卻總忘了離開時隨手關上。
尤其是人過五十,到了人生的下半場,習慣性回望過去,必然會躊躇不前。
可任你有再多的留戀,再大的恩怨,最后全成了心中的執念,背上的包袱。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關好身后的門,大步向前,輕松上陣,不為往事擾,只為余生笑。
01
關好得失的門,學會看淡
亦舒說:「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
如果抓著過去的得失不放,或張揚,或沮喪,只會擾亂思緒。
得到的是幸運,失去的是常態,你看得越重,內心越是疲累不堪。
世事諸多無常,人生幾多風雨,何必要去掛念一時的得失。
更何況,你再去計較執著,過去的早已過去,不如關門轉身離開。
就像《后漢書》中「破甑不顧」的那個叫做郭泰的人。
他手中的瓦罐摔碎在地,他卻頭也不回地離去,毫不惋惜。
有人問起原因,他淡淡地說:「既然已成事實,再惦記又有什麼用處呢?」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從來不是過去,而是寶貴的當下和將來。
曾國藩說:「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
名利也好,聚散也罷,比起患得患失,不如學會看淡看開。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順其自然,隨緣自適,就是余生最好的心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