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是北宋的開國皇帝,在他臨死前,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2個已成年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這件事在歷史上顯得非常反常,縱觀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能夠長期執政的王朝選擇「兄終弟及」的機率非常低,他們大多數都遵循「立長立嫡立賢」的一個原則來進行皇帝的傳位,像大宋朝這樣綿延超過300年的政權,你做出這樣的選擇,別人當然有理由懷疑你了,提出質疑的人也拿出了自己的一些證據。
網絡配圖
第一個證據就是「燭影斧聲」這樣的一個記載,在北宋年間,有一本書叫《續湘山野錄》,這里面記載了一個「燭影斧聲」的謎案,就在農歷976年10月10號這一天,趙匡胤望著滿天的烏云,感覺心情不是很好,就派人把他的弟弟趙光義叫來,哥倆就擺上酒菜,喝上了酒,飲酒過程中,趙匡胤把閑雜人員全都趕了出去,房間里就剩下了他哥倆,因為天色已暗,所以就點上了蠟燭,蹊蹺的是這個燭光一直閃爍不定,映照著兩個人的影子,透過窗戶看上去忽大忽小,顯得非常撲朔迷離,這個時候就見趙匡胤站了起來,手里拿著一柄玉斧,杵在地上咣咣咣地響,口中還喊著:好為之、好為之,過了一會,趙光義就退出來了,回家了,當天晚上,趙匡胤就死了,第二天一早,趙光義第一個趕到皇宮,和丞相趙普一起宣布說皇帝傳位給他了,因為有了《續湘山野錄》這樣一個記載,後來人越來越覺得這件事非常可疑,人們就開始猜測是趙光義趁趙匡胤不備,在酒中下了毒,毒死趙匡胤后,自己繼承了皇位。
網絡配圖
第二個證據就是趙匡胤沒有正式立太子,但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完全擁有繼承權,并且也具有繼承能力,首先他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5歲,并被封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于宰相級別,他的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年近20歲了,擔任過貴州防御使以及山南西道節度使,這些職位都已經很高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位給弟弟,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更加蹊蹺的是,事后趙光義的這兩個皇侄下場都不好,首先來說趙德昭,趙光義繼位后就想武力收復燕云十六州,可惜他不是打仗的料,結果在高粱河一戰中不僅沒取勝,自己還中箭了,最后是坐著驢車逃走的,和大部隊也跑散了,就在這段時間里,大將石守信等人一看情況不妙,皇帝生死未卜,軍中不可一日無主,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根據老規矩,擁立皇子趙德昭繼位,就在大家都同意準備蠢蠢欲動時,趙光義灰頭灰臉的出現了,如果他不出現,沒準趙德昭就繼位成皇帝了,當時由于情況緊急,大家也都什麼沒說,回到開封后,趙德昭就替大家跟皇上討封賞,結果趙光義沒好氣地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趙德昭一聽,這是皇上在懷疑自己了,心里萬分緊張,回家后不久,為了不牽涉自己的家人,也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自盡了,趙匡胤的另外一個兒子趙德芳聽說這件事后,也是寢食難安,不久也一命嗚呼了,這樣一來,兩個侄子的死都和趙光義脫不了干系,大家有理由懷疑他因為得位不正,擔心事發,害死了兩個侄子,這也成了他的一個重要一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