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功高震主」,此話亙古不易。歷代帝王開國功臣,不乏封賞不均,引發內訌之事。漢高祖劉邦分封文武功臣之時,
重文輕武之舉導致「野狗」之名轟動朝野,彼時未顯端倪,數百載后卻釀下了一段離奇傳說。這段歷史背后隱藏著什麼駭人內幕?真相又有何波折轉折?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西漢建立之后,天下初定,國庫空虛。劉邦迫切需要重整內政,整頓吏治。他本人深惡痛疾華而不實的舊制,提倡簡約務實之風。這同樣體現在了開國功臣們的封賞名單上——以實際貢獻為準繩,無論身份高低。
名單排名首位的,便是蹇裳蕭何、張良等謀臣。
這引發了廣泛爭議。曹參率軍追隨劉邦南北征戰,功勛卓著。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排在文臣之后。當天他一馬當先來到朝堂,直言詢問劉邦:「大王御駕親征,我們武將誓死追隨。如今功勞冊排名,我們的名字何以落在文臣之后?」。
劉邦不以為意,反言稱:「天下形勢不比往日,倚重武力不如運籌策。你們這些武將,不過是我麾下獵犬而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