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細觀察被太空望遠鏡拍下的星星照片,你很容易就能發現它們的顏色就如同它們的名字一樣獨一無二。
但是,為什麼我們卻幾乎沒有在宇宙中見到綠色的恒星呢?是以我們的眼睛無法捕捉它,還是受制于「天理」的限制,綠色恒星其實并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這是否能夠印證「人類所見的宇宙是由高級文明人造」的假說呢?
行星之所以能呈現出如此多彩的顏色,主要的原因是大氣層對光的吸收和反射,而恒星的顏色變化,則需要依靠恒星自己的溫度。
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恒星,在它的內部,一場能量轉化正聲勢浩大地進行著。恒星的光和熱,都源自其核心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核聚變反應。不同的恒星轉化出來的能量不同,這也導致它們的溫度也各有千秋,不同的溫度自然就帶來不同的顏色。
溫度越高的恒星,看起來的顏色則越藍,這可能和我們的常識稍微有些出入,藍色雖然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冷色調,但是在恒星看來,只有超級炙熱的溫度才能使自己呈現出這種顏色,往往,恒星的表面溫度需要在25000K以上才能做到。
而溫度不那麼高的恒星,它們的顏色則更偏向于紅色,只需要3600—2600K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