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看到這樣一段話:「所有創業者都應該花點時間,研究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萬種,但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
類似的道理,古來有之: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一步錯,步步錯。
讓一個人失敗的,有了一個小細節就夠了。并且一些小細節,會讓人毀掉之前所有的東西,真的不能不防。
每個人都希望成功,可是不把失敗搞懂,「成功」就是異想天開。
記住,一個人真正的厲害,是從「研究失敗」開始的。
01
研究別人的「失敗」,你就有了避坑指南。
印度有一位富豪,叫普雷姆吉。
他還未發跡之前,和父母一起過窮苦人的日子。
父親有一個教育人的習慣:孩子犯錯了,就關在小屋里,認真反思。
父親還說:「不想犯同樣的錯誤,就去收集別人的錯誤,用來提醒自己。
一件小事、一句話,讓普雷姆吉茅塞頓開。
普雷姆吉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時候,習慣性收集別人的錯誤,還被同學取笑為「陰險的人」。
父親意外過世,導致普雷姆吉輟學。
不過他很快出版了一本書《斯坦福大學生存攻略》——把同學們的錯誤展示出來,并且分析一番,然后形成改正、避免錯誤的方法。
書賣得很火爆,他也成為了學校的名人。
在生意場上,普雷姆吉也會收集別人的錯誤,把別人的失敗,當成自己的墊腳石。
比方說,他的家鄉,人們靠種橡樹為生,而當地的土地呈現一片褐紅色,造成橡樹減產,人們很失望。
而他很快意識到,紅色的土可能是礦石,并迅速在鎮里開設了第一家銅礦,賺到一大桶金。
美國《時代》周刊如此點評:「「敢為人先,他首先把紅土賣出黃金的價格,然后再告訴我們:比黃金更貴的是人的智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