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女畫家孫多慈在台灣聽聞自己恩師徐悲鴻離世的消息悲痛不已。她把自己關在房中,整整閉門三天三夜。而后當著自己丈夫許紹棣的面,為徐悲鴻戴孝三年。曾經的「慈悲之戀」,是孫多慈心底永遠的痛。
1930年,年僅18歲的的孫多慈進入中大美術系旁聽。這個清秀俊美、天資聰慧的女孩繪畫天賦極高,她的畫作引起了美術系主任、教授徐悲鴻的注意。
徐悲鴻覺得孫多慈是繪畫的可造之材,不僅經常親自為她指導,還將自己的素描作品讓孫多慈帶回去臨摹。通過徐悲鴻一對一小班授課,孫多慈的繪畫能力進步飛快。
看著青春靈氣的孫多慈,時年36歲的徐悲鴻心里泛起了垂愛的漣漪。
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特殊關愛,孫多慈有崇拜有尊敬、有自我感覺的幸運,也有情竇初開的心有所屬。不知不覺中,愛情的種子在這對相差18歲的師生心里扎了根發了芽。
然而,不是所有的緣分都來得恰到好處,此時的徐悲鴻已經是一個有家室的人,他和他的妻子蔣碧薇雖未正式迎娶,卻一起生活十幾年,育有一兒一女。兩人一見傾心,為了愛情,私奔到國外學畫,共同經歷過最艱難的時光。
但人的心境并非永遠停留在最初的軌道上,隨著徐悲鴻名氣越來越大,蔣碧薇的變化也越來越大。她理解不了徐悲鴻藝術至上的思想,也無法把徐悲鴻從專注在畫作上的精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