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聰明,不需要亮出來,而是藏起來的。
正如作家愛默生說的:「聰明人并不是無論何時都聰明。」
很明顯,那些笨笨的人,愿意吃虧上當的人,看起來「人畜無害」,隨時隨地都混得如魚得水,能夠得到身邊的人幫忙和理解。
具體來說,就是做到不揭人短,不談家丑,不計得失,不斷提升自己的修為。
01
不揭人短,看人順眼。
俗話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春秋時期,齊頃公在宮里接待幾位外賓,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談如何結盟的事情。
忽然,宴會的一個角落里,傳來了女人的笑聲,讓外賓很不愉快。
原來,是齊頃公的母親在暗處觀察外賓,然后發現了外賓的身體缺陷,忍不住笑出聲音來了。
幾個外賓,各有特點:「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
令人氣憤的是,齊頃公并沒有批評母親的行為,而是助紂為虐,說:「你們幾個國家,就只有這些歪瓜裂棗了嗎?」
齊頃公對外賓的態度,引發了諸侯國的不滿,然后諸侯聚集在一起,攻打齊國,差點讓齊國滅國。
人的身體有殘障,但是心靈是美麗的,智慧是超人一等的。若是我們盯著身體看,那麼左看右看都不順眼了,自己的修為也弄丟了。
把別人貶低了,你就高大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槍打出頭鳥」的禍害。你成為了大家攻擊的對象。
聰明的人,姿態總是低低的,還會混入人群里,用人群作為盾牌,保護自己。
若是你一直姿態很低,周圍的人,還會伸手,幫助你。從而讓你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