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孝武帝去世,太子劉子業繼位,自此至永光元年八月(465年)劉義恭等人被誅這一階段,前廢帝劉子業都沒有正式親政,朝政大權控制在劉義恭等人手中,為了使這一階段與孝武帝時期以及前廢帝親政時期相區別,也為了敘述的便利,本文將這一時期統一以前廢帝第一個年號「永光」命名。
所說的「永光政局」,就是指大明八年閏五月至永光元年八月(464-465年)這一階段的政治局勢。
孝武帝顧命大臣對永光政局的影響
一顧命大臣團體內部權力之爭
1顧命大臣之間相互制衡
孝武帝安排顧命大臣時綜合考量了顧命大臣對皇帝的忠誠度、個人能力,也盡量在職位、職權及人際關系方面考慮到使顧命大臣之間相互制衡,但是孝武帝的安排似乎未能實現其初衷。
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孝武帝駕崩,皇太子劉子業隨即繼位。按照孝武帝遺詔,劉義恭解尚書令,加中書監;柳元景加尚書令。新帝即位后短短半年內,朝廷接連發布幾道關于顧命大臣的人事調任決定:閏五月(新帝繼位當月),下令重置錄尚書事一職,以太宰、江夏王劉義恭錄尚書事。
孝武帝安排的制衡之術之所以失效,首先是因為他識人不清,劉義恭、顏師伯并不是他們表現出來的那樣安分守己、對權力毫不覬覦。劉義恭雖然在宋文、孝武時期低三下四討好皇帝,表現出一副安守本分、對權力并不渴望的模樣,但他本人其實并非沒有權力欲。元嘉六年(429年),撫軍將軍、荊州刺史劉義恭出鎮江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