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它的后半句同樣精彩,短短十個字,說透了人情冷暖,現實人生。
01
人窮別說話
最近聽了一段特別扎心的話:
人生絕大多數的煩惱是因為沒錢,對普通人來說,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是搞錢。
錢不是不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一個人沒有錢,很多時候說話就沒有分量。
我們引用名人名言的時候,不也是喜歡用李嘉誠、馬化騰嗎?
因為有了錢,人就成了名人,話就成了名言。
古人說:「君子憂道不憂貧。」
現在卻反過來了,君子憂貧不憂道。
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不妨少說話。
既然沒有人聽,沒有人信,又何必滔滔不絕,惹人反感呢?
安靜自己的心,若是無意名利,就安安靜靜獨處修身。
若是有意名利,就虛心學習,靜待花開。
當然,人若是富貴顯達,也不宜滔滔不絕。
大嘴巴很容易給自己惹禍的。
少說或者不說,才是最好的人生之道。
02
位卑莫勸人
蘇軾曾說:「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
人要是沒有地位,說出話同樣沒有分量。
你去勸架、勸和,說了半天也沒人聽,尷尬的只能是你自己。
所以古代的和事老,往往都是德高望重的人。
清末曾國藩在朝為官,曾家的勢力也越來越大。
曾國藩的弟弟在當地就做了很多調節糾紛的事情。
因為糾紛的雙方都要給他一個面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