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喜劇叫作周星馳喜劇,有一種悲劇叫作唐伯虎悲劇,把周星馳與唐伯虎結合,因此有了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看了電影你會笑,看過歷史你會哭的。
唐伯虎的藝術形象,如何從精英化下沉為大眾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想到風流才子我們首先都會想到唐伯虎,尤其是從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到黃曉明版《唐伯虎點秋香2之四大才子》,人們對唐伯虎的形象逐漸固定。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是一個豁達、開朗、灑脫的大才子,其實影視劇版的唐伯虎,大多出自明朝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
在這個典故中,唐伯虎看到華學士家有一個漂亮的丫環,為了能夠得到這個女婢,唐伯虎費勁心機應聘到華府擔任書童,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博得這名叫作桂花的女婢的芳心,于是攜帶桂花逃走。
得到消息后的華學士十分生氣,就親自到唐伯虎的家里對峙,然而華學士又沒有證據,不好直接就說唐伯虎擄走他家的婢女,因此就說唐伯虎長得有點像他們家的仆人華安。
本來華學士以為唐伯虎不會承認,結果唐伯虎承認了此事,表示自己與桂花是真心相愛,請求華學士能夠成全,華學士敬重唐伯虎的才華和人品,并沒有追究,兩個人相視一笑,還成為了朋友。
這個典故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傳播于馮夢龍等風雅名流之間,他們通過坊間的一些傳聞,將唐伯虎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工,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們就將唐伯虎打造成一個渴望得到知音交流的人物形象,這時的唐伯虎應該算作是文人士大夫的唐伯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