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長時間的光照,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的話,那未免也太浪費資源了。」
青海的塔拉灘荒漠,每天的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具有天然的太陽能優勢。
科學家們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大型光伏發電廠,充分利用光照,使之轉化為具有利用價值的電力能源,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
而工程開始建設之后,塔拉灘還發生了一件最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事件。
科學家們在定期完成建造目標之余,竟然意外收獲了一座天然牧場,甚至為當地的牧民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讓人驚喜的收獲,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的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能夠產出多少能源成果?
2012年,青海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內,一個大工程正在修建當中。
我國計劃在此地的塔拉灘荒漠建設一座規模最大、效能最高、運載能力最強的光伏發電廠,充分利用在地條件,為我國創造更多無污染能源優勢。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的工業體系迎來了飛速發展,輕重工業均衡部署,制造業門類逐漸完善。
每一項工業領域的進步,都離不開能源。
但傳統的能源應用,必然會給環境帶來無法復原的傷害,社會建設大工程,給新能源的開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電能,就是無污染能源的一種門類,水電、火電、核電,越來越多的發電廠出現在神州大地之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