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通過分析發現,月球和地球的年齡幾乎一樣,而且成分也差不多,所以月球之前有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
目前的月球形成理論認為,45億年前有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提亞」,撞上了早期的地球,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碎片在後來凝聚成了月球,由于碎片內含有地球和提亞的物質成分,所以月球上的成分才會和地球上差不多。
激光測距的結果還表明:月球一直在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但如果月球非常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是否能夠摧毀它呢?ADVERTISEMENT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理解潮汐力、羅希極限以及月球與地球之間的關系。
潮汐力是由于在同一天體上不同位置的引力差異造成的。例如在月球表面,靠近地球的部分受到的引力比遠離地球的部分要大,這種力的差異導致月球在其赤道上略微被拉長,在其極點上被壓扁。
而羅希極限是指一個較小天體可以接近一個較大天體而不被其潮汐力撕裂的最小距離,當一個天體進入另一個天體的羅希極限時,引力差異足以克服將該天體固定在一起的力,一旦超過這個極限,較大天體的引力就會將其撕裂成無數更小的碎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