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們天不怕地不怕,掉到低谷里,還能笑著爬起來。
就像詩人顧城說的:「路也許很窄,但總是會有。馬不是好馬,那就能走就走;馬不聽指揮,那就隨處停留。」
信馬由韁的生活,讓我們向往,就是退休了,也夢見自己去遠方,看風景,甚至再次創業。
時光不等人,人是會變老了,也會有一天,每一步都氣喘吁吁,甚至不得不躺下來。
一把年紀了,仍要高瞻遠矚,學會過自律的生活,為余生留下必要的因素。
01
嘴上「留一手」,不說丑事。
老人有一個習慣,總是嘮叨。
從人性來分析,老人嘮叨,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經驗豐富,看不慣那些不符合經驗、也大機率會錯的事情;一方面是老人有一片好心,不希望身邊的人犯錯。
事實上,老人常常好心辦壞事。時過境遷,老人的經驗多半已經過時了。并且,很多年輕人,不走一段彎路,就不會真正成熟。
嘮叨一些經驗,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害處。
有的老人,出口就帶著怒氣,認為自己年紀了,別人就應該服從自己。不知道,這樣的說話方式,其實是露出了自己的丑陋面。
不信你對著鏡子,做出憤怒的樣子,張開嘴,就知道多令人討厭了。
再看老人嘴里說的內容。如果是缺德的事,一準就惹禍。
在《水滸傳》里,王婆是一個反面人物,一把年紀了,還去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有家室的人。
西門慶從潘金蓮家門口經過,潘金蓮不小心讓竹竿從樓上的窗戶掉落,砸到西門慶。因此,兩人偶遇了。
王婆見狀,馬上來一句:「兀!誰教大官人打這屋檐邊過?打得正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