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貧窮會限制一個人的現象。」
誠然,一個人生活在窮困的家庭里,對于外面的世界,就不能過多涉足,一些奢華的地方,根本就不敢去。
很多人,在自己打不開人生局面,或者折騰多年,還是一事無成的時候,就會抱怨父母的無能,討厭父母生下了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一嘆窮三年。」
與其抱怨自己的出生,不如想辦法改變自己,避免窮困的惡性循環。要明白,人的命運,始于家庭,但不應當止于家庭。
從現實社會、過去的經驗來看,「窮二代」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下幾種。
01
讀書,厚積薄發。
不管一個家庭多窮,讀書的機會總是有的。
買不起書的人,也可以借書;點不起燈的人,可以借光;交不起學費的人,可以貸款,接受社會的幫助。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讀書是最廉價的一條成功之路。
晉代的孫康,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他家很窮,白天要干活。夜里,家里買不起油燈,只能早早睡覺。
有一天夜里,孫康發現窗外有光,馬上爬起來,拿著書就在門口讀。原來,下雪了,雪光很亮。
多年后,孫康做了部郎,他讀書的地方,被稱為「映雪堂」;他的兒子孫伯翳也通過讀書,做了驃騎鄱陽王參軍事。
很多人都羨慕「一門三進士」的家庭,卻不知道,這樣的家庭在發達之前,熬過了很多寒冬,經歷了買不起書、交不起學費等困難。
「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掛書」的李密,中年開始讀書的蘇洵,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一舉成名天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