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劇的時候時常都會聽到皇上一不高興就會說:「把他拖下去,砍了!」也會看到監斬官在執行斬首這件事,扔下一塊牌子,就說:「行刑!」,于是,就會看到劊子手揮動大刀,將犯人的頭顱砍下!
可以說「斬首」算是最為殘酷的刑罰之一,作為執行者的劊子手,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犯了「殺孽」,可是這又是他們的工作,他們不得不做。
第一個儈子手已經無法追溯,可是最后一個儈子手卻還能找到,他就是清朝的鄧海山,他是從清朝的時候就跟師傅從事這門行當,直到民國七年,也就是1929年5月6日之后,他才徹底結束了做儈子手的生涯,因為從這一天起,「斬首」這項刑罰就被徹底廢除了。
據說,鄧海山這一輩子一共砍了300多顆頭顱,他未來是怎麼樣的呢?
鄧海山之所以會做劊子手,其實也算是被生活所迫。他本就出生于一個貧寒人家,沒錢的讀書,自然也無法通過科舉之路出仕為官;他長得身材魁梧,卻滿臉兇險,再加上又不愿意賣苦力,因此他幾乎就找不到工作。
無意中,就有人說起,他不如就去做儈子手算了,不僅賞錢豐厚,一次砍頭可以得到4兩銀子,這足夠普通人過半年的了,而且,儈子手這個行業能干的人不多,如果能做的話算是一門不錯的行當了。
鄧海山想想也是,既然賺錢又不費力,他倒是想要去試試。
儈子手也是需要拜師,他找到了一個很有名的儈子手佟紹箕,他表明了自己的向阿飛,想要跟他學習做儈子手,佟紹箕看了鄧海山的外形條件,覺得他還真的適合,不過,正式學習之前,還要先考驗一下他的膽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