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兒女終于有對象了。
找對象是為了成婚,但不是所有的對象,都能走進婚姻的殿堂。
太多的戀情,走著走著就散了;太多人,找幾個對象都不能成婚,不是不愛,而是節外生枝。
其實,談對象是否成功,和家中親人的言行舉止,有很大關系。
要知道,結婚不是兩個人一起生活,而是兩個大家庭從此在一定程度上捆綁在一起。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找對象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下幾件事,家中親人做好了,年輕一代的婚姻就成功了。
01
緣分,積極撮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誰愛上了誰,也許當事人不知道,但是旁邊的人很清楚。
作為一般的親戚朋友,對于你的愛情,會關心,但是不會有什麼行動,更不會說透。人人都想著留后路,少管閑事。
可是親人不一樣,一旦發現家里的誰,被誰喜歡了,就應該去撮合,而不是盲目相信「順其自然」。
有些人很木訥,或者很內向,不敢主動表白。家里的親人鼓鼓勁,就不一樣了。
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張充和、兒子張宗和一起去青島游玩。
在一次戲曲表演上,張宗和看到舞台上的孫鳳竹,兩眼發光。這一小動作,被張充和發現了。
離開青島,張充和便托人買了胭脂,用張宗和的名義,郵寄給孫鳳竹。這段感情,算是搭橋成功。
很多時候,親人也要充當媒人的角色,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把自己完全當成局外人。
02
聊天,贊美對方。
有一些親人,比外人更狠。
看到家里某個人找了對象,開口就來一句:「他啊,配不上你。她啊,是沖著你的金錢來的吧。」
天生就帶著優越感,瞧不起別人。家人的對象,也認為是在攀龍附鳳,不值得愛。
會做人的人,常常會「胳膊往外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