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唐會要·嫁娶》中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曾下詔令:
「男十五,女十三以上,聽婚嫁。」
這句話很好理解,規定唐朝男子15歲,女子到了13歲,即可婚嫁。
古人結婚早,是眾所周知的事,但男15,女13就結婚?這于現代人而言,實屬離譜了,明明都還只是孩子。
且這種早婚現象在中國的歷朝歷代都存在,屢見不鮮,屢禁不止。讓我們不禁疑問,為何古代男子總是喜歡娶這些13,14歲的女子為妻呢?
但與其說是「喜歡」,不如說是為現實和社會環境所迫。
開頭也提到,唐朝唐玄宗時期,女子的結婚年齡為13歲。
而在「安史之亂」發生后,唐朝的社會環境發生劇變,因而在唐朝男女的結婚年齡上,當時的唐玄宗也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允許15歲男子和13歲女子,完全可以自行決定嫁娶與否,國家沒有強制性結婚的規定。
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唐玄宗此舉,無疑是唐朝在婚姻年齡立法上的一次大進步。
但是在漢朝和宋朝時期,情況則完全不同。
據《漢書·惠帝紀》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不難看出,在漢朝漢惠帝時期,對女子的結婚年齡要求更為嚴苛,15歲就可結婚,但若是女子超過30歲還不結婚,則要以征收平時5倍的賦稅,來作為懲罰。
據朱熹在 《家禮》 中的相關記載,南宋皇帝宋寧宗曾下令:「男十六歲、女十四歲屬嫁娶之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