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佐明朝四代帝王的于謙,朱祁鎮真的痛下殺手將于謙處刑,孫太后得知后掩面痛哭,為其親自書寫悼詞。聽說老百姓一路哭喊,長街十里護送于謙走上斷頭台,連行刑的錦衣衛都忍不住落淚。可以說明英宗這輩子干的最大一件錯事,就是冤殺于謙,明朝的百姓對這位帝王恨之入骨的原因也就在此。
于謙含冤被殺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被俘虜,是為「土木堡之變」。噩耗傳到京師,人心惶恐,于謙心痛難忍,向北望去,大聲號哭:「誓不與虜俱生!」如果遷都南京,大明會怎麼樣?大好河山拱手讓人,中原再遭戰火?北方局勢失控?大明提早變成南明?這些都是猜測,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沒有北京重鎮,大明對北方游牧民族只能更加被動,沒有主動權。
皇帝深陷敵營,敵人氣勢洶洶,城內百姓驚慌失措,士卒士氣低落。這看似是一盤死局,但于謙就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做這個破局之人。于謙便力挽狂瀾直接推薦了明代宗朱祁鈺為帝,在隨后的幾年中,明代宗勵精圖治,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可以說,朱祁鈺能夠當上皇帝,這與于謙有很大的功勞,如果沒有于謙的大力推薦,朱祁鈺是不能當上皇帝的。而當明英宗被俘虜一年后,于謙又主張把他接回來,可以說整個過程為于謙被殺埋下了伏筆。
但是朱祁鈺死后的身后事,未得到有效的處理,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奉迎明英宗朱祁鎮上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