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是美德,但過度的「瞎節儉」會可能毀掉孩子的性格和未來,讓孩子長大后過得不幸福!
曉彤說,父母的「貧窮」帶給她的,從來都不是物質方面的影響,而是性格的成長,影響一輩子。
小的時候,曉彤只要是出門,媽媽總是說:「咱家可是窮,給你的錢要要省著點兒花,能不買的東西就不要買;別人給你東西,不能隨便要,你又沒有東西給人家,借的話更不行,弄壞了咱家可賠不起!」
高中畢業了,同學們決定來一次「最后的晚餐」,相約一家小飯館,來一次畢業聯歡。只有曉彤一個人沒有參加,因為他們的計劃是AA制,每個人交50塊錢。
她沒有辦法跟媽媽說,這50塊錢的去處,因為她媽媽一定會說:「
上大學以后,曉彤是那種很不合群的人,因為所有的時間都在努力掙錢,撒傳單、做家教、圖書館里的義工,網上的兼職。
她不用再向父母伸手要錢了,還能每個月給父母一點生活費。
畢業以后,她終于工作了。一次公司安排她招待客戶,提前預約的酒店出點意外狀況,曉彤干脆直接給客戶定了一家便宜的旅店,她以為會受到領導的表揚,結果卻被降薪、調離了原來的崗位。
因為酒店的問題,公司失去了一筆大訂單,真的是得不償失。
曉彤後來大學畢業了,賺的錢并不少,可她并不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她就是一個只會努力奮斗,卻不懂得享受生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