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自己還小,都五十歲的人了。
匆匆走過半生,歸來是一身疲憊,滿臉滄桑。
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歪歪扭扭的,跌跌撞撞的,真的好心疼自己。
可是,路再難,還是要繼續走,自己也沒有退休,在中年的末端,上有老下有小。
慢慢發現,70后的家庭,多有以下幾個共性。
01
我們的父母多半在農村,一輩子不退休,指望兒女養老。
父母多出生在上世紀四十、五十年代,多數在農村,也沒有什麼大的格局。
面朝黃土背朝天,能夠吃飽穿暖,就是他們最大的夢想吧。
也有一些父母在城里,在工廠、單位混,現在退休了,但是占比不很高。
沒有退休的父母,比比皆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都七八十歲了,甚至茍延殘喘了。過世的父母,也不少。
贍養父母,是應該的,但確實是家里的一種負擔。對于收入不高的70後來說,每個月給父母五六百,都難。
好在有幾個兄弟姐妹,能夠互相分擔。雖然平時,兄弟姐妹會吵架,但是徹底丟開父母,良心上過不去。
也常常這樣想,要是父母能退休,那就好了。也僅僅是想一想,時光不會倒流。
02
我們為了孩子的未來,慢慢進城了,消耗了一大部分積蓄。
董藩教授說過:「進入大城市,就為下一代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
想來真的如此,很多70后,一開始沒有打算在城里買房,但是後來一咬牙,就買了。畢竟,不能苦了下一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