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中,宇航員徒手抓衛星的場景一直令人驚嘆不已。然而,這種看似遙不可及的設想在1984年竟然成為了現實。美國宇航員戴爾·加德納憑借卓越的技藝和先進的太空設備,完成了這項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與此同時,我國在這一領域卻仍然處于空白。那麼,美國宇航員是如何實現這一壯舉的呢?我國又為何尚未涉足這一領域呢?
一、引言
宇航員在外太空徒手托舉人造衛星,這似乎是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景。然而,現實中的宇航員出倉作業技術掌握情況卻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盡管全球僅有中美俄三個國家獨立掌握了宇航員出倉作業技術,但實際上,這項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二、1984年美國宇航員戴爾·加德納徒手回收衛星事件背景
1. 冷戰時期的美蘇競爭
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冷戰達到了[高·潮]。兩個超級大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蘇聯率先將人造航天器和載人飛船發射到大氣層以外,而美國則在蘇聯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把人類送到月球的國家。
2. 衛星失控帶來的經濟損失
198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一顆通訊衛星發生意外,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這顆衛星的價值高達三億美元,若任其墜入大氣層,將對美國的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