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享受旅途風光的同時,也會選擇去這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欣賞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的民俗習慣。
特別是人口相對較多的苗族人。
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給游客們留下了極佳的觀賞體驗。
不過,去苗寨旅游時,或多或少會聽到導游告誡,千萬不要輕易喝苗族姑娘遞過來的酒。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來,苗族早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釀酒技術。
千百年的酒文化更是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喝酒習慣。
在苗族社會中酒事活動十分常見,遇上婚喪嫁娶、重大節日、修筑新房或是敬神祭祀,酒都能派上大用處。
酒是苗族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苗族各村寨的人都會自己釀造傳統小鍋燒酒(當地人稱「小灶酒」)。
除此之外,還有甜酒、泡酒和燒酒。在這些繽紛的酒類中,燒酒和米酒最為普遍。
黔東南苗族聚居區的苗族人,以大米或糯米釀制成酒。
米酒是一種上乘的飲品,它吸收了原材料的營養物質,含糖量高而且酒精濃度低,因此口味極佳。
苗族群眾常用以佐餐,黔東南苗族的一項傳統飲食習俗,便是用白酒泡著吃包谷飯。
正是這種燦爛的酒文化,同時伴隨釀酒技術的發展,苗族醞釀了多姿多彩的飲酒習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