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一個繁華盛世,足足輝煌了200余年,然而有幾人知道,就是這樣的盛世,卻在末年時突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百姓困苦,民不聊生,農民揭竿起義,天災人禍接踵而來。
以至于大唐的結局,竟然短短幾年就走向了滅亡。
大唐宗室悉數被殺,幾十名朝臣一個未留,皇帝的尸體被隨手拋入黃河,就連剛出生的嬰兒也沒能幸免于難。
而造成這一切的起因,是一個叫黃巢的人。
那麼黃巢究竟是什麼來頭呢?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耐,導致一個盛世王朝短短幾年就走向覆滅呢?
想要知道黃巢有什麼能耐,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人。
黃巢的家中其實很是富裕,他家世代祖傳販賣私鹽,但是盡管家境富足,但是黃巢卻一心撲在讀書上。
他自小聰穎,胸懷大志,不僅精通劍術、騎術,就連筆墨也十分出眾,他5歲時侍奉在祖父左右,就能跟祖父對詩了。
但是就是這麼聰穎的人,卻在應試進士時屢次名落孫山,數次落榜讓他憤慨不已,隨后無奈離開長安,接替祖業,成了鹽幫的首領。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看似非常正常的一個選擇,卻成了唐王朝走向覆滅的開端。
自古農民起義皆是天災人禍缺一不可,公元874年,全國各地發生水災旱災。
其實縱觀古今歷朝歷代,發生災害實屬正常,只要朝廷能夠及時撥款撥糧賑災,百姓倒也能過得下去。
然而可惜的是,當時的朝廷已然混亂,各州縣絕口不提災害之事,致使百姓苦不堪言,無處訴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