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是華人的自稱,「炎」指炎帝,「黃」指黃帝,二人是中華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部落的首領,阪泉之戰后,黃帝打敗炎帝,兩個部落融合稱「華夏族」。
炎、黃二帝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對后代影響深遠。他們不但發明了很多文化技術,姓氏的出現,其實也跟他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炎、黃二帝是人類始祖,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氏族社會時期,它源于古老的氏族部落,同姓之人有相同的血緣關系,所以同姓之間不能結婚。
據說,這八個姓氏是炎、黃二帝所發明,后代的很多姓氏都是由此演化而來的,所以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有一個姓氏的人可能并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后裔。
這個姓氏就是「安」,安姓源流較多,在五代時期,安氏曾經出過兩位節度使,那就是永興軍節度使安光鄴和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
他們都是獨當一面,大權在握的重臣,但并不飛揚跋扈,所以能青史留名,安重榮更曾在石敬塘答應做契丹人之子時,痛言此事乃「詘中國以尊夷狄,此萬世之恥也」而流芳百世。
西亞有個安息國,后代王族皆以國名為姓氏,即帕提亞氏。史料記載,漢武帝劉徹曾派張騫出使西域抵達安息國,雙方建立外交關系,中原文明和中東地區建立往來,也正是這一時期,古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進而傳向日本和西域,對當時社會造成很大影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