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擁有著數不盡的天體,有些天體非常可怕,比如說中子星
中子星可以說是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了,他和白矮星、黑洞一樣,都是恒星在死亡之后形成的產物,而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們是由不同質量的恒星形成。
根據天文學家的研究發現,一般質量大于太陽0.5倍到小于太陽8倍的恒星,會形成白矮星,而在太陽質量8倍-30倍以下則會形成中子星。
眾所周知,恒星之所以能夠持續的發光發熱其原理是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一般來說中低質量恒星只能夠聚變到碳元素,便無法繼續聚變釋放能量從而走向死亡。
而大質量恒星則有所不同,由于質量更大,其內部的壓力和溫度會更高,它能夠聚變到鐵元素。當它進入到鐵元素時,核心才會無法聚變再釋放能量,從而內部的引力平衡被打破。核心開始向中心探索,最終整個恒星瓦解發生超新星爆發。
在爆發之后如果這顆恒星的核心超過錢德勒極限,或者在奧本默極限,那麼引力就會繼續擠壓原子,使電子都壓進了原子核之中,同質子結合形成了中子。也就是所有物質都變成了中子形態,中子簡并壓支撐住了中子星,它們緊緊的擠在一起,就會形成可怕的中子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