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情緒不穩定的孩子,父母切記:「只可智取,不能使蠻力讓孩子被情緒所困」
過年走親戚遇到這樣一幕,
二姨家的大孫女,原本是乖巧可愛、又熱情開朗的小姑娘,每次見到一眾親戚都會甜甜地打聲招呼。
可今年就不一樣了,就因為二姨提醒一聲:「記得喊人」,她就情緒失控地用拳頭打人。
父母提醒這樣做不對,就轉手打父母,妹妹被表揚了也會被姐姐打一頓。
用二姨的話來說:「這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可一向乖巧可愛的老大,為什麼突然會性情大變呢?
二姨說:「這孩子就是被寵壞了,現在才無法無天」。
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嫂則認為:「這就是生了二胎后的爭寵常態」。
說實話,我更認可后者說法。
可我們若能細心多了解,就能發現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后的糟糕行為,并不是他們糟糕的本身,而是內心渴望被關注的行為需求。
這不,席間吃飯時,就因為二姨離小孫女近、給小孫女先夾菜,這件事落在大孫女眼里就是情緒突變。
隨后就聽到滿是怒氣的聲音:「哼,你們都偏心,就喜歡妹妹,我也討厭你們」。
一番話更讓二姨覺得這孩子無理取鬧。
事實上,當你覺得孩子「無理取鬧」那一刻起,就成功引起了大人的關注,這也是孩子所需要的視覺效果。
而原本乖巧可愛的性格會性情大變,也不是突然性的轉變,而是在二胎競爭環境下,作為家里的老大發現「只有不聽話」才能快速引起關注。
這種方法呢,雖然消極叛逆、可引起關注的效果卻極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