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新聞
生活妙招
美食
台灣明星
語錄
港澳明星
歷史
體育競技
健康養生
育兒教育
奇趣
動物
汽車
古裝劇
韓劇
生肖命理
裝修
美景
職場工作
體育明星
天文
健身運動
現代劇
時尚穿搭
愛豆明星
動漫
妝髮設計
大陸明星
影視
寵物
明星盤點和對比
韓國明星
實時熱點
科技軍事
日本明星
豪門名流
全部
    
起床靠催,作業靠盯,頂撞大人,不愛學習,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2024/11/28 檢舉

ADVERTISEMENT

昨天有位小伙伴在群里求助:

她的孩子上五年級了,叛逆得厲害,每天早上叫不起,晚上洗澡要催十幾遍,寫作業必須時刻盯著,要不然一轉頭就玩手機去了,甚至跟一些同學學會了頂撞大人 ,氣得她渾身直冒火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在群里求助。

正好我們在共讀《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里面有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一切行為問題的背后,幾乎都是關系問題。

也就是說,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為問題,其實本質是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本來是天生的,但是這種關系有時會受到挑戰。當孩子感到父母無法主導自己時,而自己對依戀的需求卻并沒有消失,就會自動依賴其他關系,不再相信父母,不再把父母視為導師或榜樣,而是轉向了并不具備教養能力的群體——同伴。


ADVERTISEMENT


他們不再向成年人「取經」,卻從不成熟的同齡人那里接受「教育」,而那些自己都不成熟的同伴,必然無法教育出成熟的孩子,孩子會更不愿聽從父母的教養,變得管不住、教不會、長不大。

這種情況用專業術語叫做「同伴導向」,一旦同伴導向取代親子感情,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在一份調查中顯示,絕大多數孩子想不開并不是因為父母,而是受不了同伴對待自己的方式。

那為什麼親子之間的依戀關系會破裂呢?

其實,很多時候原因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
孩子情緒不穩定,那就試著多說說這5句「可以」,90%的家長都不知道
2024/11/28
有遠見的父母,帶孩子這樣過暑假,開學成績就能更上一層樓
2024/11/28
如果你也有女兒,建議把她養得勇敢且自信,這40句鼓勵話,經常對她說一說
2024/11/28
千萬不要誇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斯坦福教授:就用這10句話,夸出孩子「內驅力」
2024/11/28
如果你有兒子,這3個地方要「富養」,長大后將會感激你
2024/11/28
普通家庭的隱形殺手:壓迫窒息的說話方式,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2024/11/28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在3件事上裝「大方」,苦的卻是孩子
2024/11/28
「兒子,千萬別把妻子當親人」這位爸爸的3句話,點醒了無數人
2024/11/28
「什麼地方只可進不可出?」7歲國小生給出答案,笑翻網友:腦子轉的真快!
2024/11/28
做一個「不掃興」的媽媽,孩子才能情緒穩定,多說這些話,影響孩子一生
2024/11/28
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會做2件事
2024/11/28
女兒3歲還不會走路,媽媽帶去醫院檢查,醫師輕聲說:快報警吧
2024/11/28
把女兒從沉迷手機的邊緣拉回來!這一招真的管用,起初我也不信
2024/11/28
「普通家庭」別總想「帶孩子旅游」見世面,試試這6件低成本小事,90%家長都不知道
2024/11/28
可怕的14歲,恐怖的17歲,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牢記3個「慢半拍」
2024/11/28
心理學家提醒:超過這年齡一定要給娃零花錢,別等孩子偷錢才后悔
2024/11/28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后越混越好的孩子,小時候往往都有3個共同點
2024/11/28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通過這3種補救方法
2024/11/28
最失敗的暑假教育:一個心軟的媽媽,養出一個不自律的娃
2024/11/28
當兒女不尊重你,不拿你當回事,別生氣,也別講道理,請這樣做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