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如一張白紙,面對新奇陌生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的同時,又帶著恐懼和試探。小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害怕的哭半天;也有可能,是因為看見黑暗,本能的心理反應,讓孩子陷入恐懼當中
但是,每當孩子說出「我害怕」這句話時,幾乎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怕什麼,哪里有東西?」根本沒有在意孩子怕的是什麼!當孩子年齡大一些的時候,再說出「我害怕」,父母的反應就是孩子太膽小,就是安慰的話也沒有了,留下一句「這麼大了,還害怕,怎麼這麼沒本事」就走了ADVERTISEMENT
我們的慣性思維,并沒有讓孩子從恐懼中走出來,相反,讓孩子只會更加恐懼
案例:我有一個朋友,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但是依舊不敢一個人走夜路,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男生。大學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出去玩,晚上很晚了回宿舍,即使有我們在身邊,他也會抓著我們,緊靠我們
當時,我們還嘲笑他,那麼大個人了,怎麼那麼膽小,還不如一個姑娘。朋友一開始就只是傻笑,後來他很認真的告訴我們,其實小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害怕,他每當和媽媽說「我害怕」時,他的媽媽就只覺得孩子膽小,就會說一句「什麼都沒有」然后就不管了,徒留他自己在恐懼中,靠自己慢慢走出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