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陪伴代替手機,用關心填滿孩子的人生,給予孩子精神的富足和真實的快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這幾天放假,我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期間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飯,朋友喊他家9歲的兒子吃飯,結果喊了半天都沒反應。
直到朋友進屋批評了他幾句,他才不情不愿地上桌,一邊吃飯一邊緊緊盯著屏幕里的直播,沒吃幾口就放下筷子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朋友尷尬地笑了一下:
這不孩子月考進步了,為了獎勵他,就把手機給他玩幾天,沒想到玩得這麼專注。
我小心觀察了一下那個孩子:
眼睛浮腫,滿臉憔悴,眼神呆滯,一看就是作息極其不規律。
不禁想起了那句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沉迷于「垃圾快樂」。
沉迷垃圾快樂的孩子,大腦「受損」嚴重
知乎上有個問題:哪些是年輕人不能碰的東西?
最高贊回答是:所有獲得短期快感的東西。
放到現實中就是游戲、短視訊、直播、肥皂劇等一切碎片化的娛樂。
這些產品背后有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善于把握受眾心理,刺激人體感官,讓你欲罷不能,心甘情愿沉迷其中。
成年人尚且難以抵抗,更何況大腦尚未發育完整、意志力薄弱的孩子。
一旦孩子誤入其中,便會淪為垃圾快樂的俘虜,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顯示,每天看電子屏幕超過2個小時的兒童,在思維和語言測試中獲得的得分較低。
而每天使用電子屏幕超過7個小時的兒童的大腦皮層,則顯著地出現變薄的現象。
也就意味著,常玩手機的孩子感官靈敏度會下降,變得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