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今年65歲了,退休后就堅持早起鍛煉,午睡后還會在附近散步,這麼多年下來,身體也沒出過什麼毛病。
但是近年來,張伯覺得自己腿腳開始乏力,之前能輕輕松松走個半小時,現在走十分鐘就得歇歇,重物也不敢搬了,樓梯也要扶著把手上下了。
張伯摸著顫顫巍巍的腿,感嘆道:人到了年紀,就得服老啊。其實很多老年人都會腿腳乏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能改善嗎?

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紀的時候,就會出現下肢不自然無力的情況,也就是俗話說的「打軟腿」。
這就很容易發生摔倒,而老年人身體原本就很脆弱,一旦跌倒引起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 ADVERTISEMENT
肌少癥又被稱之為肌肉衰減綜合征,是由于年齡增加導致的骨骼肌數量減少、肌肉力量以及軀體功能同時下降的綜合征。

事實上,人身上的600多塊肌肉是有巔峰期的。肌肉的質量以及肌力約會在40歲時達到峰值并保持,直到50歲之后開始逐漸下降。研究發現,人在50歲之后腿部肌肉質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減少,肌力每年會減少1.5~5%。
所以年齡越大,肌肉也相對越少。據中國人群肌少癥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我國社區老年人肌少癥患病率為8.9~38.8%,其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且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